2011年11月24日 星期四

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?

讀了劉力紅先生的「思考中醫」,其中談到做學問的方法,劉先生說孔子已把做學問的方法說的很清楚了:
子曰:「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?」
   「有朋自遠方來,不亦樂乎?」
   「人不知而不慍,不亦君子乎?」
第一句話是講學習一定要有學樂,有樂才能堅持下去,否則「學海無涯苦做舟」,這麼苦怎麼能堅持下去呢?
第二句話,鄭玄說:「同師為朋,同志為友」,是說拜在同一老師門下的人為朋,志同道合的人為友。因此「有朋自遠方來」指的是有學習相同學問的人從遠方來拜訪,可以互相交流學習,當然會覺得很快樂了。
第三句話講的是學成以後,沒人知道,心裡也不會覺得不滿、不高興,這樣的人不是君子嗎?

沒有留言: